抚仙湖神秘水下古城“骗局”,信仰远比真相重要!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抚仙湖是中国较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因清澈见底的湖水、优良的自然环境、迷人的自然景观、神秘动人的传说声名远扬,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流传在抚仙湖底那座谜一样的水下古城了。
抚仙湖神秘水下古城备受争议
长久以来,在抚仙湖一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一个就是抚仙湖"水下古城"。关于这座水下古城人们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水下建筑是码头、水坝,有的认为是祭祀台、庙宇,还有的则认为是滇国古城或者俞元城……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骗局”,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1、央视对水下古城进行考察
耿卫,一个在抚仙湖边长大的潜水爱好者,1992年他在抚仙湖水底潜水时发现了水下古城,引发了不少人的想象和猜疑。为了证实抚仙湖水底是否存在古城,央视先后对抚仙湖进行了两次水下考察直播。
排名前列次,2001年6月3日,一批较具权威的考古专家采用较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对抚仙湖进行排名前列次探秘,可这次结果却不容乐观,仅找到两块石头和一只陶釜。专家们利用这些有限的线索,初步推测这座古老的建筑可能就是古滇国国都或者俞元城。
为了验证这想法,2006年6月16日,第二次“水下探秘”活动正式开始。这次探秘一共进行了7天,在探秘结束后,“专家组代表宣布此次“探秘”有4项重大的科考成果:
水下有大批人工建筑的大型建筑群;二,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三,建筑群内分布着若干大型建筑物,其中就有一座金字塔式的建筑;四、在金字塔的排名前列级台阶石条上发现人工刻凿的符号、几何形图案、人面纹图像和排列整齐有序的一些圆形石孔。
2、引发学界批评
然而,这一系列探秘的举动却引发了学术界的批评。
2006年8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指出,对抚仙湖水下考察应该保持科学冷静的态度,在没有充分、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要轻易作出结论。
同月,曾两次应邀参加“水下探秘”活动的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界定抚仙湖水下遗址的性质应当慎重”。
......
结论
因此,抚仙湖水下古城的说法备受争议,有待考察认证,所以抚仙湖“水下古城”迄今来说只是一种说法,尚无实证。
水下古城的背后:滇濮文化真实存在
虽然抚仙湖水下古城尚无定论,但滇国在这一带遗留的历史痕迹却是无法磨灭的。
司马迁《史记》中就有关于“滇”国的记载;1972年云南省考古队于李家山挖掘的“牛虎铜案”被证实是古滇国时期,贵族在举办宴会时用来盛肉的华丽器皿;1991年12月19日,云南省考古队经过二次考察确认李家山是古滇国的一个王族墓地.......这一系列的发现有力证实了滇濮文化存在的真实性。
那么,滇濮文化真实存在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一方面,从教育、礼仪、交通、商贸、青铜生产工具、农耕技术来看,它或多或少为我们带来了启发和贡献,另一方面,滇国文化的延续为我们谱写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老舍曾说:“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光影交错岁月便转瞬即逝,时光在古滇遗址上留下了一湾澄澈的仙湖,湖畔一阵穿堂风、一场过云雨,万物皆变得生动有趣。
高楼大厦可以隔开初春阴冷连绵的梅雨,但是并不能隔开梅雨的烦躁;温暖柔软的被窝可以隔开漆黑长夜,但是并不会隔开长夜的孤独和冰冷。努力想要改变挣脱眼前的工作压抑和束缚,渴望追寻理想的生活,却不知道该去往何方。然而在这个地方你能找到答案......
仙湖迷城,重现滇濮文化生活方式
抚仙湖,一个初见之后便一见倾心的梦想之地,撩拨厌世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湖畔滇濮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激发人们与时俱进与追求新生活的欲望。
抚仙湖北岸一座占地240亩的仙湖迷城,即将在抚仙湖.广龙小镇为人们重现滇濮文化的魅力,刷新人们对于旅游的概念,带你逃离世俗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旅游生活。
仙湖迷城景区整体围绕滇濮民族文化、俞元历史文化、水下古城探秘文化的定位,通过高原水乡风情带、闹市星城环游带的游览线路,还原、重现整个滇濮民族部落千年传习、历代聚居的盛景。
未来在这样一个滇濮文化浓郁的抚仙湖.广龙小镇,你不用忙碌于三点一线式的枯燥生活。标准和规矩都是次要的,生活与感受才是排名前列要义。滇濮文化使行走在其中的人得以从纷扰中抽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秩序,真正明白生活的意义。
让我们在文化需求旺盛的今天明白——抚仙湖水下古城存不存在其实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文化生活信仰带给我们的文化生活体验。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如想深入了解抚仙湖,可添加微信订阅号“宜居抚仙湖(yijufuxianhu)”了解更多详情!
声明: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