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抚仙湖:“眼睛”要休息

随便起一个被 2019-08-22 11:44:2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8月14日下午,“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的记者采访团走进澄江环湖棚改办,采访澄江如何做好环抚仙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工作…… 素有“琉璃万顷”的高原湖泊——抚仙湖,是全国较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水质较好的湖泊。“清澈”“透亮”“水质好”一直是抚仙湖的标签。 近年来,抚

8月14日下午,“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的记者采访团走进澄江环湖棚改办,采访澄江如何做好环抚仙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工作……  

素有“琉璃万顷”的高原湖泊——抚仙湖,是全国较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水质较好的湖泊。“清澈”“透亮”“水质好”一直是抚仙湖的标签。

近年来,抚仙湖游客如织,浓烟弥漫的餐馆,让抚仙湖变成了一个“瓷娃娃”。“村庄和人口密集,其带来的农业农村生活污染是抚仙湖最主要的污染源。”要保护好抚仙湖,就必须痛下决心将沿湖群众搬离,让湖泊休养生息。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抚仙湖。”澄江县环湖棚改区生态移民搬迁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谢志舟说,把澄江县环抚仙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工作作为澄江的“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全力推进,让碧波万顷的抚仙湖一直清澈,一直美下去。

“按照‘环湖做减法、城镇做加法’的原则推进生态移民工作。”今年4月,澄江县一次性启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110米范围内9个片区的环抚仙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共涉及的4个镇(街道)14村委会(社区)54个村民小组近8140户2.2万余人。

环湖“做减法”

走进澄江县环湖棚户区改造工作办公室,墙上的澄江县环湖棚改选址示意图、项目推进表如一张张“军令状”,全力推动生态移民棚改工作。

“澄江县9个片区的环抚仙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涉及8140户2.2万余人,搬迁难度非常大。”谢志舟说。

截止目前,龙街街道正进行土地确权工作,开展人口认定工作;右所镇推进棚改安置地土地收量工作;海口镇完成“三调”复合1747户,完成98.98%;路居镇高效推进人口认定、土地确权工作……这道“减法”澄江县算的很好。

下午三点,记者看到龙街街道万海社区镇海营村八组公房内聚满了村民。“我今天是过来签人口认定表格的。”镇海营村八组村民万家荣说,我家离抚仙湖只有几公里,推开窗户就能看见抚仙湖,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想到要搬离这里很不习惯也很舍不得。

“刚开始也是不理解、不接受搬迁工作,但是通过详细的入户宣传政策,为了澄江生态发展的大局,还是签了相关搬迁协议。”万家荣说,希望祖祖辈辈住过的地方一直都美丽。

“搬迁移民工作就是为了保护好抚仙湖这汪水。”万海社区主任马兵说,通过生态移民后,抚仙湖生态环境会变得更好,也能更好的发展旅游,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让抚仙湖这汪水会更有魅力。

据了解,镇海营村八组需搬迁594户1467人,截至8月13日,该村已累计认定172户469人,生态移民工作正在顺利开展中。

龙街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斌说,生态移民搬迁要做好房子、土地、群众的工作,目前同步推进房屋数据调查、土地确权、人口认定三项工作。当前万海社区共搬迁5个居民小组,排名前列批已经正式启动,计划9月全面启动搬迁,逐步进行房屋拆除工作,慢慢恢复抚仙湖生态环境。

“让整个环湖居民退出来、搬出来。”谢志舟说,建湿地恢复抚仙湖原来的生态植被,把抚仙湖周边100公里的湖岸线建立起一道生态屏障,更好的更有效更有利的保护抚仙湖、保护生态环境。

城镇“做加法”

退出来村民去哪里?如何生存?

“退出来的村民可以搬到县城、搬到集镇、搬到特色小镇等地。”谢志舟说,对村民进行集中安置、统一上楼。“鼓励涉迁户进城,并倡导涉迁户就近就地进入寒武纪小镇、仙湖小镇、星空小镇等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

据“一城三镇八村”总体规划布局和“进城、进特色小镇、进项目、进特色村”的安置区选址原则,经过多轮研究论证,目前澄江县环湖搬迁确定了9个安置区选址,确保群众“搬得出、住得下、可持续发展”。

打造现代型安居社区,让老百姓住的舒服、住的方便。谢志舟说,规划9个安置点要配套完善相应的功能,如配套教育、医疗、社区环境等,改变村民原来的生活方式习惯,适应现代城市生活方式。

老百姓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今后怎么生活发展?

“在每一个安置区安置点配套商业平台,让老百姓可持续发展。”谢志舟告诉记者,依托集镇或项目打造商业平台,让老百姓能在新的地方有一个生存条件和发展机遇。

据了解,目前位于抚仙湖北岸的广龙旅游小镇正在逐步建设完善中,已完成抚仙湖一级保护区2.8万名生态移民首批12个村组6100余人的搬迁安置,围绕抚仙湖,将生态景观环境分布到整个项目区,实现生态、旅游、居住,这些复杂功能的紧密结合,这也为抚仙湖生态保护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今年,澄江“一号工程”生态移民的推进也必将让这双“眼睛”变得更亮也更靓。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