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湖拾菌行|走!去湖畔山野捡jie~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又到了一年一度,全国人民围观云南人吃菌的时间,在吃菌子这件事上,用云南本地人的话来说“人工养殖的那叫蘑菇,野生野长、吸收日月精华的那才叫菌子”,在抚仙湖,纯净的自然环境,给了野生菌生长最适宜的条件,每年的这个季节,抚仙湖的丰物是属于菌子的。
·9月/摄于抚仙湖
01.大自然给的快乐 云南人最知道
八九月,雨过之后,诸菌皆出,云南人开启吃菌的狂欢季。鸡枞菌、牛肝菌、青头菌、干巴菌……诸菌都在挥洒它们那鲜美的气息。在生机盎然的抚仙湖,在这片丰盈质朴而又纯净的大地上,野生菌们用各种愉悦的姿态,破土而出。
·抚仙湖野生菌特写/图片源自“摄图网”
在云南人眼里,平菇、香菇、口蘑这样人工培育出来的菌子,根本不可能与野生菌相提并论。一则这些菌没有吸收天地之灵秀,二则这些菌没有接受时间的晕染,不新鲜,也不新奇。
至于真正的野生菌也是有鄙视链的,排在排名前列梯队的当属菌中之王,松茸、鸡枞、牛肝菌。在法国名贵的黑松露,到了云南大家却嫌它土腥味太重,不好吃,青头菌是菌的分水岭,在它之下的,是鸡油菌、奶浆菌,只能凑合着吃一下。在它之上的,那就是优质了,怎么做怎么好吃,松茸、松露、牛肝菌、干巴菌、竹荪等等。
·菌子的鄙视链/图片源自网络
02.高端的食材 只需要简单的烹饪方式
菌子其实怎么做怎么好吃。牛肝菌炒腊肉,那是绝配;云南人说吃不好会见小人儿的见手青,干椒大蒜一起炒,既可以用大蒜检测一下毒素,又可以让少汁的见手青又辣又呛又鲜美;仙女般的竹荪,炖排骨、炖鸡,养生补气,喝得下好几碗汤。
·野生菌炖汤/图片源自“摄图网”
捡回来的鸡枞,煮汤只是一部分,更多通常会用香油炸一炸,保存起来。煮面条放上一丁点,白饭拌上一丁点,那味道,分不清是荤还是素,总之是天然好滋味,叫人欲罢不能。
·炒牛肝菌/图片源自“摄图网”
上好的松茸,也可以去皮切片,像”刺身“一样,蘸点酱油,清新浓郁。而像青头菌这样的,整个骨朵上火小烤,撒点盐,直到烤出露水品尝,“饮露”这样的神仙吃法莫过于此。
越简单的吃法其实越高级,较大程度保留食物原味,是对野生菌较大的尊重。
·野生松茸/图片源自“摄图网”
03.抚仙湖畔 孕育着自然的纯真美好
天然好滋味离不开天然好环境。野生菌的生长条件可谓是苛刻:萌发阶段,热量得充足,但温度和光照又不能过强,空气中也需要有明显的干湿变化;收获期,则要求昼夜温差大,但热量和降水需要保障稳定适中。湿热、凉爽、干湿温差变化大的地方对应的就是在低纬的高原,最云南不过了。
·9月/摄于抚仙湖
抚仙湖,便是这样一个集万千美好于一处的美好之地,纯净的生态环境,给了野生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人们在享受这天赐的大美抚仙湖的快乐与惬意同时,拾取上天的馈赠。
·抚仙湖的拾菌人
来到抚仙湖,开车至红石岩村,顺着路一直开就可到达磨豆山,这里不仅仅是孕育万千野生菌的生态场,更是打卡拍照的网红优质地。风车在蓝天的辉映下,顺手一拍都有北欧风景的既视感,顺着小路一直往山里走,一片片针叶林跃然眼前,这里藏着无数野生的惊喜,也藏着纯净的美好。
·9月/摄于磨豆山顶
在抚仙湖,你可以随时回归最原生、最纯粹的生活,或许野生菌就在家里的后院生长出来,或许野生菌就生长在通往后山的小道上。奔波了一周后,周末带上家人一起,一头扎进山林里,空气里全是泥土的芬芳,菌子躲在某棵松树下,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收获山野的馈赠,而后烹饪一道道饕餮美味,生活的美好,也在这一刻得到了慰藉。
·仙湖山野季/拾菌行
● 小贴士:
🍄抚仙湖拾菌较佳地点:磨豆山,梁王山;较佳时间段:早上8:00-12:00
🍄请各位朋友仔细辨别野生菌,对品种不明的菌类不予采摘
🍄如产生野生菌中毒,请及时就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